信用卡诈骗案例:积分换钱成最常见理由
2016信用卡诈骗案例:积分换钱成最常见理由各位卡友都还不是很清楚吧,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,大家可以阅读一下,希望能给你带来参考价值。
去年警方统计了电信诈骗造成的财产损失,信息泄露上万起以上,都是常见且频发的案件,其中不乏高学历知识分子。
冒充公安稽查法,谎称包药品,冒充医保社保人员,冒充民政人员,冒充领导,虚构车祸和运营,虚构绑架,“猜猜我是谁”,冒充退款找零,电话欠费,电视欠费,购物退税,快递,冒充中奖,网上购物退款,扫描“中毒”二维码...
这种电信诈骗往往紧跟政策。比如去年年底某市淘汰黄标车,就出现了以“淘汰黄标车补贴”为由的欺诈行为。为此,无论对方在电话中自称是政府部门还是上级,亲戚朋友,都要尽可能多的联系自己和其他相关机构进行咨询核实。值得注意的是,公安稽查法会通知当事人前往执法场所并出示证件、办理手续等。任何人未经会见或履行手续而要求转账或汇款,将被拒绝。
作案手段:2015年12月,一名在职青年来到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寻求帮助,声称被电信诈骗,被骗走2.7万元。据办案民警称,相关案件值得警惕。
早在去年7月24日,这个年轻人就收到了一条带有链接的“积分兑换现金”的短信。他认为,自己不仅点击链接登录了一个不知名的网站,还注册了自己的个人资料和银行账户信息。
不久后,当年轻人看到又到了发工资的时候,他们来到银行询问。做生意时,银行柜台人员的话吓了年轻人一跳。
“银行柜台工作人员告诉他你有多有钱,买了好几天这么多东西,账户里花了2.7万。”警方称,经调查,青年男子不仅因为误认为“积分兑换现金”而泄露账户信息,还在手机上点击链接安装木马程序,拦截消费验证码短信转发至罪犯手机。
这四天,犯罪分子利用年轻人的银行卡消费,消费产生的相关短信被木马程序拦截转发,年轻人对此一无所知。